欢迎访问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网站!

教学管理

   网站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教学管理   >   正文

表演专业(戏曲表演方向)本科教学计划

时间:2011-04-24 点击数:

表演专业(戏曲表演方向)本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具备和掌握京剧 / 吕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戏曲舞台艺术形象的塑造,在专业艺术院团、院校等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戏曲表演、教学、普及及研究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等;

(二)进一步深入掌握本专业方向的综合知识,能够从事表演、教学、普及与科研等工作;(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个别学生,要具有本专业方向行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广泛的相关文化知识,能够从事京剧 / 吕剧艺术普及及研究等;)

(三)具备所学专业行当的较全面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京剧 / 吕剧表演的实践能力;(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个别学生,能够熟悉掌握本行当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京剧 / 吕剧表演的实践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方向问题的能力;

(五)初步了解本专业方向当前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七)掌握一门外语,毕业前应通过国家规定的外语标准考试;

(八)具备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达到国家规定的关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

(一)学制:四年

(二)学分:课程学分计算方法:

每门课每学期行课 16 - 18 学时计 1 学分。

学分要求:

1 .公共必修课 38 学分

2 .公共选修课 10 学分

3 .专业必修课 84 学分

4 .专业选修课 44 学分

5 .实践课程 43 学分

共计: 219 学分

(三)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四、 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

见“教学计划进程表”。

五、实践教学

(一)专业实践( 22 学分)

目的要求:巩固和检验课堂教学成果,锻炼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台实践机会,提高表演水平。在实践中,既要加强学生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要内容:从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每学期安排 2 周专业实践,结合学期教学集中进行剧目彩排、观摩与演出;第四学年第二学期集中进行 12 周的专业实践 ,结合“行当技能”、“综合排练”和“剧目”课程的讲授,进行具体剧目的排练与演出,共计 22 学分, 660 学时。

考核方式:学生参加专业实践并撰写专业实践总结,由专业实践考核小组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表现及实践总结进行考核评议,考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考核合格者得 22 学分。

(二)毕业实习( 6 学分)

毕业实习是必修课,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集中进行六周的毕业实习,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集中检验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考察。要求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和艺术实践进行综合运用,贯彻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经考核评议成绩合格者,得 6 学分。

(三)毕业汇报演出( 4 学分)

毕业汇报演出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全面检查,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所有课程后举行毕业汇报演出,经考核评议合格者的 4 学分。

(四)毕业论文( 6 学分)

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全面考核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毕业论文完成后进行宣读答辩,经考核评议成绩合格者,得 6 学分。

(五)社会实践( 5 学分)

社会实践是本专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包括入学教育、军训、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劳动、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社会和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社会实践为必修课,由学校和本单位共同组织,共计 5 学分。

六、 考核

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均须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分为考查与考试两种,成绩记分采用百分制,考查考试的时间与次数相对固定。具体安排在教学计划表内。

学生必须完成本专业所规定的各门课程,通过考核,修满学分,方可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考核不合格者或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者按教育部和我院有关学籍管理的规定处理。

七、 主要课程简介

• 专业必修课

1 、艺术概论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学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艺术观,基本具备观察艺术文化现象、分析艺术发展规律、评论具体艺术作品的能力。

主要内容:艺术活动的发生、发展、基本特征与性质,艺术形态及其分类,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创造过程,艺术作品的构成和层次,艺术传播,艺术鉴赏与批评等。

2 、 中国戏曲史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的孕育、形成和发 展,掌握各个时期的戏曲作品创作的发展规律和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剧种、作品,掌握戏曲表演、戏曲音乐艺术与舞台服装美术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戏曲史的发展概况,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为今后从事戏曲工作,打下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中国戏曲的萌芽;中国戏曲的形成;宋杂剧与金院本;宋元南戏的产生发展;元代杂剧;明代戏曲;清代戏曲;京剧艺术兴起与发展;山东地方戏曲的形成与发展。

3 、戏曲基础知识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本课程是戏曲表演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戏曲本专业剧种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脉络,了解戏曲演员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内容。要求学生会念“锣鼓经”,会走群体调度,明了装扮常识,为角色创作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及技术手段。

主要内容:专业剧种史、剧种音乐、剧种流派唱腔比较、流派和角色关系、戏曲锣鼓的

运用、戏曲舞台方位;戏曲龙套步位和调度;戏曲服装、道具和化妆等 。

4 、行当技能 ( 96 学时, 6 学分)

目的要求:依据“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类型,在教学上进行具体的行当分类。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行当的表演技法,为塑造好不同题材的戏曲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 :“ 手、眼、身、法、步”各行当的表演基本功法与技能。

5 、综合排练( 160 学时, 10 学分)

目的要求:综合排练课与剧目教学相辅相承,它是剧目课教学的合成阶段。通过该课程教学使演员(角色)与演员(角色) . 演员与乐队之间达到配合上的默契,共同完成好排练任务为彩排演出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生、旦、净、丑”各行当教学及演出剧目的综合排练。

6 、戏曲基础功法 ( 256 学时, 16 学分)

目的要求:本课是戏曲表演专业学生的基本训练课程之一,通过基础训练使学生了解戏曲武打的基本规律及把子功的基本技巧,了解戏曲表演身段的基本技法和要领,掌握戏曲表演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技巧,为塑造艺术形象打下扎实专业基础。

主要内容:把子功、身训功、基本功等。

7 .剧目(京剧) / (吕剧) ( 736 学时, 46 学分)

目的要求:剧目课是表演专业的主课,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的掌握戏曲中的“四功”“五法”和表演中的各种艺术手段,为学生创造角色塑造人物,成功地走向社会、走向戏曲院团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目,现代剧目等 。

(二)专业限选课

1 、 乐理 ( 64 学时, 4 学分)

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使表演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乐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乐理知识的薄弱环节,从而进一步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新一代戏曲表演人才。

主要内容:音及音高、音律、记谱法、调式总论、民族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 调式,大小调式、音程、和弦常识、节奏节拍、交替调式、装饰音、旋律知识、戏曲唱段、曲牌的综合分析等。

2 、视唱练耳 ( 64 学时, 4 学分)

目的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识谱、听音(包括旋律在内)能力,以促进专业剧目的学习。

主要内容:简谱视唱,五线谱视唱,练耳。

3 、角色创造 ( 64 学时, 4 学分)

目的要求:通过戏曲表演特征论、程序论和角色创造方法论的讲授,培养学生塑造戏曲艺术形象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在创作活动中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结合创作剧目的排练,使学生了解戏曲剧目创作过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主要内容:戏曲角色创造特征论——创造理论概述。

戏曲角色创造程序论——阐述创作流程和阶段要求。

戏曲角色创造方法论——训练对唱、念、做、打程式技术的运用和设计,对音乐服饰、光景的借助。

4 戏曲小品 ( 64 学时, 4 学分)

目的要求: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创编戏曲小品片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更好的塑造戏曲舞台人物形象服务。

主要内容:戏曲元素创编、戏曲片断创编、戏曲小品创编等。

5 、声乐 ( 64 学时, 4 学分)

目的要求:通过发声练习和演唱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声腔并貌、刚柔并济、风格浓郁的科学的演唱方法。本课与剧目、唱念等课程协同配合,共同培养优秀的戏曲表演人才。

主要内容:练声、歌唱、戏曲演唱。

6 、舞蹈身韵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身韵课是中国古典舞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拧、倾、圆、曲”等体态特征为重点,以腰部动律元素为基础,以运动路线为主体,通过训练强化学生形体韵律,从而加强戏曲演员运用形体语言进行人物创造的感悟力及表达能力。

主要内容:软开度舞姿训练,形体组合,舞蹈作品 。

7 、锣经 ( 32 学时, 2 学分 )

目的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戏曲锣鼓经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学习和创作不同题材 . 不同风格的戏曲人物创造条件。

主要内容 : 戏曲锣鼓经的基本套路和基本技法 。

8 、化妆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通过化妆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的艺术素质和修养,提高审美能力,以及整体的人物形象的设计和把握能力,更好地完成人物形象创造。

主要内容:戏曲化妆的基本知识,生、旦、净、丑各行当的化妆技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9 、戏曲唱念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通过唱念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文戏演员的唱念水平,丰富唱念内容,弥补武戏演员唱念方面的不足,从而达到纠偏补缺的目的。

主要内容:唱腔的各种板式 . 曲牌及念白的基本技法。

10 、 戏曲表演技巧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解决舞台高难度技巧的问题,掌握戏曲各种表演程式的绝活,更好地协助剧目课教学,为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服务。

主要内容:出手功、甩发功、髯口功、水袖功、翎子功、椅子功、矮子功等。

11 、唱腔写作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为了使学习戏曲音乐创作的学生掌握其基本规律, 更好地把唱腔写作技法有机的运用到戏曲音乐创作中,学习发展法与写作规律,了解唱腔和乐句落音,板式结构等。

主要内容:戏曲唱腔作曲常识、写作技法。

12 、戏曲表演史论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戏曲表演史论中的主要问题如行当、程式、体验、节奏、流派有充分的认识,启发学生理论思维能力,掌握戏曲理论基本知识,并建立学习理论的良好习惯和方法,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掌握戏曲表演的主要规律。

主要内容:戏曲表演史、戏曲程式、戏曲行当、戏曲表演节奏、戏曲表演体验、戏曲表演流派。

13 、 观摩研讨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通过观摩研讨,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生思维,用形象化的材料使学生获得视觉印象和感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对不同人物形象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在学习中领会和懂得合理地运用程式手段塑造人物形象。

主要内容:观摩戏曲生、旦、净、丑各行当各流派的代表作品,以及新编历史剧、现代戏等新时代的代表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自由讨论,并进行正确地引导。

14 、戏曲学总论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本课程是对戏曲文化及戏曲艺术本体进行整体综合研究的课程,是戏曲 表演专业的基础史论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戏曲这门艺术和学问,全面了解戏 曲文化、戏曲艺术、戏曲创作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对戏曲的社会内涵、文化底蕴、 艺术魅力、审美情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主要内容:中国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比较;戏曲的艺术个性、艺术功能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戏曲创作的程式思维和意象创造。

15 、戏曲美学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戏曲美学基本原理,能够运用理论指导戏曲创作、戏曲评论等实践性活动,推动戏曲艺术发展。

主要内容:戏曲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关系;戏曲的艺术特征;戏曲的文化模式;戏曲的舞台风貌等。

16 、中国文化史 ( 32 学时, 2 学分)

目的要求: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发展概况,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和规律。

主要内容:各时代文化发展的概况;不同文化门类的存在特征;文化发展的审美特点与历史规律。

版权所有 © 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   联系电话:0531-8652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