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华,山东临清人,文艺学博士,现为山东艺术学院二级教授,科研处副处长、社科联副主席,山东省评协副主席,山东省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非遗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非遗传承人记录工程学术专员。主要研究方向:地方戏曲研究、戏曲美学研究和非遗保护研究;主讲课程:《戏曲美学》《戏曲学总论》《戏曲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艺术学院首届“四有好老师”。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C刊30余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其中《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研究》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厅局级科研奖励多项,其中一等奖3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持山东省高校文科实验室“山东地方戏曲数字化转化与创新性传播文科实验室”、山东省非遗研究基地“山东地方戏曲研究基地”。
出版著作:
《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
《鲁西北吹腔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10;
《清代鲁西北吹腔剧本集(搜集整理)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7;
《戏曲美学导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1;
《梨园春秋》,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6;
代表论文:
《个体民营剧团的运营模式与发展路径——以鲁西南、豫北大平调个体民营剧团为例》,《中华戏曲》,2023.8;
《山东省戏曲学校早期京剧表演专业教学经验与启示》,《戏曲艺术》,2022.11;
《加强戏曲程式性语言的普及与应用——以“戏曲进校园”课程调研为例》,《艺术评论》,2022.9;
《依河而生,因河而兴:元明清戏曲迭代与京杭大运河关系论说》,《齐鲁艺苑》(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22.2;
《冯沅君古代戏曲研究的当代价值》,《戏曲艺术》,2021.11;
《黄河与道戏之关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中心的探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20.11;
《山东省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戏曲艺术》,2020.11;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戏曲研究》,2020.9;
《民族歌剧〈沂蒙山〉:老题材翻作新篇章》,《戏剧文学》,2020.9;
《关于爱情:评原创话剧〈雪落无声〉》,《中国戏剧》,2020.6;
《沂蒙精神在戏曲作品中的呈现与变迁》,《艺术百家》,2020.6;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以山东地方戏曲为中心的探讨》,《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9.8;
《民族歌剧〈檀香刑〉的“戏”与“情”》,《艺术评论》,2019.3;
《庄谐相生寓文人情怀——评新编吕剧〈板桥县令〉》,《戏剧文学》,2019.2;
《地方戏曲小剧种语言特色研究——以山东省为例》,《齐鲁艺苑》(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8.12;
《山东吕剧发展之思》,《中国戏剧》,2018.12;
《融媒体时代的戏曲发展之路》,《青年记者》,2018.9;
《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分类方法研究》,《戏曲艺术》,2018.9;
《论地方戏曲的“同质化”倾向及其应对之策》,《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
《戏曲有知音——“首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观摩有感》,《中国戏剧》,2018.1;
《〈王二姐思夫〉的移植改编及其文化学意义》,《戏曲艺术》,2017.11;
《从文字表达到舞台呈现——谈刘桂成与导演卢昂、陈贻道的合作》,《百家评论》,2017.6;
《越剧〈二泉映月〉的突破与坚守》,《四川戏剧》,2017.3;
《〈朱丽小姐〉与〈牡丹亭〉多维比较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7.2;
《刘桂成戏曲剧本创作研究》,《百家评论》,2016.12;
《加快济南市戏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齐鲁艺苑》,2016.10;
《山东元杂剧作家作品研究》,《齐鲁艺苑》,2015.12;
《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山东民间戏曲传承体系建设研究——以鲁西北吹腔为例》,《戏曲艺术》,2015.8;
《濒危民间戏曲传承意义的文化学、价值观、实践性解读——从“依团代传”传承创新模式谈起》,《戏曲艺术》,2014.11;
《临清民间小戏传承人生存状态调查》,《戏曲艺术》,2013.8;
《鲁西北地区吹腔与柳子戏比较研究》,《齐鲁艺苑》,2011.10;
《鲁西北地区吹腔剧种考论》,《戏曲艺术》,2011.8;
《从接受美学看戏曲创作》,《齐鲁艺苑》,2015.1;
《不滞于物 不为物役——论主观情感在戏曲创作中的表现》,《齐鲁艺苑》,2003.9。
山东省戏曲名家评传专栏“我们都是‘80’后”:
《芬郁合将兰并茂,凝明应与雪相宜——记吕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郎咸芬》,《山东艺术》,2021.10;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记山东梆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瑞芝》,《山东艺术》,2021.6;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记四平调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玉芝》,《山东艺术》,2021.4;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记吕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岱江》,《山东艺术》,2021.2;
《笔管一举山河动,正气长存日月悬——记柳子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遵宪》,《山东艺术》,2020.12。
承担项目: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山东戏曲与民俗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山东民间小戏保护传承工程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
《沂蒙精神与新时代党群关系戏曲传播途径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
《黄河流域戏曲文化传承研究》,山东省社科联重大招标课题;
《戏曲美学》优质课程,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
《山东省省级非遗项目打造提升》,山东省文旅厅横向委托项目;
《戏曲程式性语言的普及与应用研究》,山东省社科普及应用研究项目;
《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山东民间戏曲传承体系建设研究》,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
《泰山皮影“十不闲”技艺保护与传承发展研究》,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课题;
《临清田庄吹腔的挖掘、整理与保存研究》,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戏曲移植改编理论与实践》,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计划项目;
《戏曲演剧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研究》,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现代戏创作研究》,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加快济南戏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