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10日,为期五天的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圆满落幕。鼓板铿锵,琴弦悠扬,活动进行期间,曲艺艺人们用艺魂奏出传统曲艺文化的时代强音。由我院派出的四十余名志愿者同学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传统曲艺文化的理解。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们的心路历程吧!
徐梦圆:这几天的曲艺周志愿者活动让我感触非常深,我们的这些传统曲艺文化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并热爱的。在曲艺周的志愿工作很多样化,我学习到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在播放字幕的时候,我了解了许多地方的方言发音,并且通过唱词能够感受到当地的人文风俗。在主持串场的时候,我学会了怎样将主持词的内容更好的传达给观众并与台下观众互动,我自身也从主持词中了解到了节目的背景和特点,不同的曲艺有不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在做后台工作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后台工作人员的忙碌和辛苦,也学会了与演员和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协调对接,共同为呈现出最好的节目效果而付出。这次的曲艺周活动让我在领略中国传统曲艺文化魅力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多方面的能力,使我受益匪浅。
许新雨:五天,这次非遗曲艺周的志愿活动,其实感触良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曲艺传承人汇聚济南,带来各自民族,各自区域的曲艺展演。宏观一点讲,这确实是一场曲艺文化交流的契机,是民族曲艺文化独具特点的彰显,虽然话很官方,但确实是这样一个道理。这几天亲身感触,亲眼目睹,在济南曲山艺海博物馆,一个曲艺圣地演绎着一场场曲艺盛宴。来自黑龙江、山西、山东、四川、宁夏等各个地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只为了非遗曲艺更好地传承。在跟各个民间艺术家的接触过程中,感触真的很深,曲艺真的很有魅力,但能真正了解它,并为他奋斗的人却不是大多数。非遗曲艺,一个渊源,一个革新,乡土文化是源远流长,树大根深,但现在讲的是时代,是时代的需求和要求,曲艺怎么被需要,革新是必然要求,但怎样改却是个难题,现代科技可谓方便快捷,但他对非遗曲艺的冲击也很大,试想现在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坐着静下心来品茶听曲,这是一个时代社会的现象,从古至今发展下来,很多东西应运而生,又有很多东西日渐消弥。但仍这样一群人真心热爱,潜心研究,醉心传承,这是对艺术极大的尊崇。有心,就有世界。
纪倩:在有幸参加"非遗曲艺周"的几天里,打开了我对"曲艺"的新视界,从未知道原来"曲艺"包含这么多样式,有这么多的呈现形式。同时,看到地域性差异对"曲艺"的影响。来自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乌力格尔蒙古剧团的节目《酒戒》的豪放;来自云南省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白族大本曲传习所的节目白族大本曲《白曲心·洱海情》以问答的形式叙述洱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用爷爷的话来告诉观众以前的洱海的水光万顷,并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洱海生态环境建设的叮嘱汇入其中,不仅展示出民族特色,而且呼应了国家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来自上海评弹艺术所的节目《赵氏孤儿》以一种我从未接触过的形式讲述故事,两位老师演绎在四五位角色时切换自如,吴侬软语丝毫不影响紧凑的剧情,反而将你深深的拉入故事中,与程婴一起在慌乱中镇定自若……
来自各地的老师刚下大巴车到达场地时,来不及休息,就赶忙问道具是否备齐,是否有字幕,字幕是否有错误,以及即使只有寥寥无几的观众,老师们也会认真得把节目表演两遍,从各位老师身上我看到"曲艺人"对于这份职业的认真,让我深受感动的不仅仅只有老师们认真敬业的态度,还有"曲艺"的传承,节目白族大本曲《白曲心·洱海情》中的老爷爷已经七十八岁高龄,从云南赶到济南,腿脚不便上台表演需要坐轮椅,而与老爷爷搭档的都是老爷爷的儿女,节目常德丝弦《迷彩丰碑》表演是,台下约摸两岁多的小女孩大声的喊着"妈妈加油!""妈妈最棒!"从爷爷,小女孩的身上我看到了"曲艺"的传承,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曲艺"的存在,知道了始终有这么一帮人在坚持,在认真,在学习,且相信不久的未来,这帮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
朱业锐:二零一九年九月六日,我参加了为期五天的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到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三天的工作中,我听过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非遗曲目,有感人肺腑的《千古知音》,极具舞台魅力的《金牡丹》,有来自不同自治区的异域风情等的各类节目。
这几天收获了很多,经历的也很多,倍受感动的还是来自非遗曲艺的艺术家们身上的舞台魅力和把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继承不断发扬的爱国精神。
很荣幸可以参加本次非遗曲艺周的志愿者服务,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珍贵且少得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可以让我走出校园,真正的进入社会中,进入生活中,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熏陶。与此同时,参加本次活动,更是对于人民大众的奉献与服务。看着演员老师们台上的英姿,看着观众朋友们台下的热情,我真诚的感到,自己为非遗曲艺的传承与发展,尽到了绵薄之力。一个人的力量虽小,可如果有更多人投身到非遗曲艺的传承与发展中来,那么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便推动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不断发展。更有可能将我们的文化发扬到更大的舞台上,成为国家的闪亮名片。
本次活动意义非凡,于社会而言,这是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于我而言,这是我为曲艺文化奉献的重要机会,更是得到锻炼与学习的重要机会。我会继续努力,在工作中进步,在工作中奉献,在奉献中成长!
卢丽丽:很荣幸能参加这次的济南曲艺周,在这次曲艺活动中我欣赏到了曲艺形式的丰富多彩,清涧道情,朝鲜盘索里,天津京韵大鼓,广东快书等等,别具一格,使人耳目一新。
曲艺家们大多年纪已过五十,在一场临清时调《撒大泼》中,伴奏乐器除了有中国的二胡杨琴笛子琵琶等还融入了西方的小提琴,且使之拉拨结合,令人惊喜,伴奏的爷爷身着统一的红色上衣,在后台一遍一遍预演,我在一旁观望他们台下的练习,忽有所感,鬓发虽点雪,艺情仍长虹。
正式的表演开始,我望台下一看,观众寥寥可数,且心不在焉,心中顿时涌起悲凉之意,这是中午所在的茶社戏台,到了晚上去广场社区,又是全然不同的场景,路灯煌煌,人声鼎沸,表演还未开始,人已坐满台下,可见曲艺来源于大众生活,也必将回归于灯火世俗,酒足饭饱,牵着自家的小狗,在广场中央听个小曲消消食,也不失为一件乐趣。
杨宇:超级开心参加了今年的非遗曲艺周活动,作为戏曲学院的一员,能走出去听一听、看一看全国各地的曲艺表演真的是贼拉享受啊!在曲艺周里能见到亲切的山东朋友、精致的上海女人、豪放的内蒙古小伙儿、温柔的广东姑娘……大家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风情、精彩各异的曲艺,但作为幕后的志愿者,感受最深的还是老师们的对于曲艺本身的热爱与执着。作为非遗的传承人,最大的职责便是继承与发扬非遗文化,他们的专业性不仅仅体现在台上,也存在于台下。面对硬件设施的不足,选择及时调整内部结构,换衣空间不足时的不拘小节,节目前后交接紧张时的极力配合,彩排过程中为保持音乐状态的坚持。非遗曲艺的传承人们大多也是一天需要转两场,疲惫肯定是有的,当观众看得不亦乐乎,盛邀他们继续表演时,他们也会热情返场,文化的传递在此刻就是两方的友好呼应。在后台,来自各地的老师们也会互相交流各地的曲艺文化,感情到了就得合作合作嘛。
就现在的时代发展来看,传媒与娱乐行业的趋势猛进,曲艺传承相对受阻。但我认为曲艺周这种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活动在现阶段来的刚刚好,国家在大力扶持,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十分热爱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还是非遗传承人们对于曲艺文化的热爱,相信曲艺发展会越来越好,我认为节目结束后观众们对于传承人们的不断赞赏和主动合影就是一项很好的证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份传承一种精神。
此次活动让志愿者们看到传统曲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同时我们再次祝愿传统曲艺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