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4日至6日,我校1981届曲艺专业毕业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在青岛举办,时曲艺专业毕业生悉数参加。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慈建国、时任曲艺专业副班主任、山东琴书省级非遗传承人胡华山、山东艺术学院校友校史办相关领导、戏曲学院相关领导等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毕业生郭学东研究员主持。
1978年7月,经山东省文化局批准成立山东省“五七”艺校曲艺科,招收曲艺专业学生29名,并为菏泽地区代培学生两名。1978年12月改属山东艺术学院,1981年1月改属山东省戏曲学校。曲艺专业时开设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南路、东路)、相声、曲艺音乐等七个方向,学生们在校期间创作排练出许多优秀的曲艺节目,其中河南坠子《好嫂子》、山东快书《观察兵》、相声《吃糖》、西河大鼓《两头牛》、山东琴书《迎亲人》五个节目参加了1979年6月举办的“山东省音乐、舞蹈、曲艺会演”,并获得三个优秀节目奖。1981年,全班同学参加“朱文奇英雄事迹报告团”,创研一台主题晚会,全省巡演。在校期间还多次赴油田、军营进行演出实践,参加院校交流,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舞台实践也为后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1981届学生毕业后,曲艺专业停招。这一届学生也就成为我校唯一一届曲艺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青春年纪,满载着母校的寄托,怀揣着对曲艺艺术的初心,奔赴工作岗位。四十年来,他们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地宣传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讴歌社会主义建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四十年来,他们坚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曲艺艺术,目前师生中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两名(山东大鼓非遗传承人左玉华、山东琴书传承人李湘云;省级传承人两名,山东琴书传承人胡华山、魏务良;市级传承人多名)。先后有郭学东、李俊华、王晓良、李东风、魏务良、付象波、张志等,获得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群文最高奖“群星奖”等十余个;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中国曲艺志·山东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东卷》《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山东卷》《山东曲艺史》《山东曲艺研究·系列丛书》《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卷》等十余个,出版专著数十部;2018年,在全国率先将“曲艺学”申报为省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郭学东)。无论是在曲艺传承、教学,还是在非遗研究领域,都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四十年来,母校关注着他们的成长,骄傲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他们也始终关注着母校,为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幸福,并以实际行动为母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时光流转、薪火相传。时间加间加宽加深了生命的年轮,但永远消减不了母校与校友相互之间的牵挂与深情,母校和校友们都希望共同维护好校友会这个平台和精神家园,来传递真情与初心、分享成功与喜悦。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历史契机,在学习党史的氛围之中,共同回顾山东艺术学院曲艺专业的历史与成就,回顾母校与校友们在党的光辉指引下,为国家文化艺术事业传承和发展做出的点滴贡献,并继续努力在追求艺术真谛、砥砺从艺初心的大路上不断前行。